辉燕ETPU观察:2019:请再给塑胶跑道行业一次休养生息的机会

Date:2019-02-24

文章来自当众体育:


1st

 

在参加完开学典礼和第一次家长会之后,他决定向学校捐赠那条跑道,以代替原来陈旧不堪的那条。

 

他是一位精力过盛且斗志昂扬的实业家。学校原先的那条跑道,已经用过8年以上,无论是从材料上,还是施工上——完全不匹配现代场地设施新材料分子学和新的施工工艺。

 

捐赠,不是因为他身在塑胶跑道行业或是企业广告营销的意图;而是上那所学校的人,以及常会在那所学校的跑道上运动的人,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那个人。

 

作为父亲,他深爱着他的儿子——那种舐犊之情,浓得化不开。

 

这不是虚构的情节,而是许多曾经或现在正在从事塑胶跑道行业的企业家亲口对我们所述。

 

这样的故事,一面是亲情的感怀,一面却是同行不信任同行——只是我们甚至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对话所发生的场景几何。

 

毋庸置疑,场馆设施行业的存在,未来注定会写入中国建筑史必然的一页——作为它最重要分支的塑胶跑道行业,在过去的3-4年间则展现出了阵痛和彷徨,呼唤所有从业者要有对应的力量,来消解它强盛的生命力中具有破坏力的一面。

 

2nd

 

将时光机拨回到过去时。

 

将近300天前的2018年5月7日,场馆设施行业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在昏昏欲睡的午后袭来:让我们等待了2年之久的塑胶跑道新国标,相关部门终于正式出文发布——这份名为《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 36246-2018》(以下简称“GB 36246-2018”)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问世。

 

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地体育场馆,尤其是校园体育场地,一时间,被无数欢呼声和可以预见的更多质疑声所裹挟。

 

不过总体来讲,当时对业内产生的兴奋情绪还是无以言表。在这份新国标面前,再大的噪音被认为已经翻篇,大家都期待能做的唯有齐力向前,向崭新的时代迈进的正能量。当时行业最渴望的是——需要最权威的声音来解读GB 36246-2018新国标,因为行业需要了解这份标准制定的原则和方向。

 

据悉,新国标从开始重新组织、评审、修订开始到颁布,已经是创下国家强制标准流程的最快推进速度——国家各相关部委一路开绿灯。为了制订一份科学性经得起推敲的新标准,26个联合起草单位、近40位起草组专家,从2016年7月开始,在过去两年间精心组织了9次大会,广泛听取意见,对标准中存在的敏感的系数反复论证与汇报,为的是尽量不为将来留隐患。

 

会上,物理组和化学组先要进行分组讨论,再进行集体讨论。会议常常一开就是两天,一开就开到半夜——除此之外,会议还给了大家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讨论。

 

在新国标文本没公布前,起草组在2016年9月1日组稿立项时,就收到了200多条意见。但即便如此,每条意见反馈也需要逐条讨论通过。

 

除此之外,新国标起草完成后,对外,各部委之间也专门开了研讨会,征求了书面意见;对内,无论是新国标的物理组还是化学组(主要针对有害物质的争论)——有意见则精简地表达,因为时间紧张。

 

其实,倘若你一字不落地通读GB 36246-2018新国标,你会发现它的制定,主要遵循着四大原则:

 

第一,运动场地存在的价值,在于运动防护。因此新国标的首要任务,是防止运动伤害,主要通过物理性能,在冲击吸收、反弹系数、厚度、高聚物含量、耐老化性能等角度来制定标准。

 

第二,对人体不能有害。主要通过化学指标的把控,设置的门槛以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为准。

 

第三,保护环境。比如场地营建时不使用沥青等材料,避免对周边环境进行污染。

 

第四,在这份标准的制订过程中,经济性没有放在首位考虑,优先考虑的是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让行业大多数人能理解,且好执行。

 

笔者认为,这并非是不考虑企业的死活——而是痛定思痛的经历之后,整个行业都有个共识:原有的低价竞争,不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计。

 

GB 36246-2018新国标使生产厂商的观念在急剧转变,甲方对于塑胶跑道行业的认知也在加深——成本上升的同时,价格也在上升。这意味着行业面临洗牌期,各家企业应进入品牌建设阶段。

 

彼时业内已经有人高唱:一个曾经痛过的旧时代过去了,或许一个属于塑胶跑道行业的新品类战略或新品牌营销时代正在被开启。

 

这是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总体而言,新国标对行业的影响,一定是正面的。

 

然而,正当人们像期盼春雨般期待塑胶跑道新时代的降临,并以为做好了全然的准备——但是却发现当它真正到来时,竟还是有举足无措般的惊慌之感。

 

3rd

 

2018年的11月,坊间突然又爆出了一则社会新闻,并迅速引发了党政类和都市类媒体的高度关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实验小学于2018年9月建成的塑胶跑道,造成近30名学生出现流鼻血,咳嗽,腹痛,头晕等症状。

 

在当地教育局和学校联合组织的学生体检中,1000余名学生有578人血常规指标异常,111人尿常规指标异常,135人肝功能,肾功能,尿酸指标异常,98人凝血功能异常,9人胸片上肺纹理改变。2018年12月15日的第二次体检中,参加体检的37名学生仍有大部分存在隐血+ RBC(红细胞)升高等指标异常的情况。

 

一时间,人们感觉,那个危机似乎又来袭了。

 

当初2016年“问题跑道”事件爆发时,体育设施营造行业寻找了各种可能造成塑胶跑道质量问题的原因,如招投标不透明、塑胶颗粒质量堪忧、施工工艺不达标、胶水问题,甚至还有声音直接提出了弃用塑胶跑道……及至各方议论尘埃落定,行业形成了较为一致结论——“校园体育设施标准的滞后”。而此时,仅仅距离2016年“问题跑道”事件的集中爆发,不到三年时间。

 

回顾2015-2016年“问题跑道”事件频发核心原因,在于过去的标准(《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T 19851.11-2005)有缺失,化学性标准几乎没有。为了弄清原有塑胶跑道的化学物质构成,GB 36246-2018新国标专家组到全国12个城市进行了现场调研及施工方、建设方、监理方三方见证取样,并在当地和学校及厂商至少进行2场调研座谈会——超过80个采样的比对测试,完成了对现状的摸底调查。

 

按理说,GB 36246-2018新国标既然都已经出台了,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始终无法根除“问题跑道”这一现状?作为一直被行业期盼的“救市良药”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究竟是否能给行业带来新的生存希望?

 

校园体育场馆营造行业的未来,似乎因为陷入新的信任危机,又回到了迷雾当中。

 

4th

 

即便时光已经来到了2019年2月,但“问题跑道”的阴影,似乎一直萦绕在校园体育场地的“头顶”,不曾散去。

 

经过两年的论证,由教育部牵头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也早已经从2018年11月1日开始实施,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要求更高的地方性检测标准。

 

然而,对于那些在“问题跑道”事件中身心受到损伤的孩子而言,强制标准的出台对已经受到损害的健康,没有任何意义。

 

同时,浙江三门“问题跑道”事件和2016年集中出现的同类事件相比,新标准在其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不过是检验过程中有了权威衡量标准,而“问题跑道”却并未因为标准的出台而销声匿迹。

 

当全社会以为那个能出手救市的“戈多”,以国家强制标准的姿态降临后,却发现“戈多”来了,“毒”却没走。当行业人终于埋头于 “标准滞后”这堆砂砾之后——标准之外的问题,似乎都不再是问题。

 

不过,事实却告诉我们,任何一个行业都不会仅仅因为某项规范或者全新检验标准的出台,自行向好发展。

 

新标准不是行业“避难所”,更不是那个“戈多”。

 

5th

 

可谁才是值得我们等待的“戈多”?什么样的方法论,才能完全行之有效?

 

事实上,标准完善之后,行业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系统性的执行、监督,甚至处罚也必将迅速提上日程——得到良性发展的垂直细分类行业,无一不是多重监督之下的成果。

 

比如一座综合性体育场馆,涉及体育、安监、消防等多个部门,各部门间不存在直接利益纠葛,且全部以维稳为主要工作目标。而对于建设中不符合规则的项目,各部门处罚起来也毫不手软。

 

不过对于校园体育场馆而言,这种严格意义上的监督和执行,则明显弱于专业体育场馆的建设。我们不能否认,每条“问题跑道”的出现,无论是施工方,监理方还是其他相关部门,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回顾过往的“问题跑道”处理过程,主要责任往往由校方承担,对施工方、监理方等真正的“问题跑道”生产者的处罚,却几乎难以在公开渠道得见。“问题跑道”一拆了事,成为此类事件落幕的最终标志。

 

作为受害者的家长和校方通过法律手段维权的案例,也几乎没有出现过。仅有2016年的万象幼儿园“问题跑道”事件中,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正式发起过公益诉讼,最终结果也不过是跑道拆除后,幼儿园向环保组织捐款而宣告结束。

 

缺少追责、缺乏良性曝光机制所造成的违法成本降低,也是“问题跑道”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使用劣质材料降低成本,大赚一笔之后销声匿迹,跑道出现问题后,对材料化工领域不专业的校方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标准推出而不执行,执行而不处罚,处罚而无曝光,曝光而不割裂——检验流程再严密,测试标准再严格,对涉事企业却没有伤筋动骨的处罚……行业人今天的一切努力,在如此唾手可得的经济利益面前,都将成为浮云。

 

新标准出台后,如何合理运用监管监督机制,毫不手软的打击一批劣质工程,清退一批不合格的施工方和材料商,依法处理一批造成了严重后果的“问题生产者”,让规则发挥自身应该发挥的约束力,才是制订新规的意义所在。

 

两天前,上海已经发文加强校园安全,塑胶跑道建设采用“上海团标2.0版本”;同时在操作层面,闭环完善了监管举措和“黑名单制度”。这个举动,或许将在不久的将来,为全国各地打开彻底治理的思路,不矢为一种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6th

 

末了,我们到底想向这个行业输出什么观点?

 

显然,不是对已经翻篇了的社会事件“祥林致死”般地无休止地回忆和抱怨。

 

笔者呼吁一个理性的情绪: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体育产业进入“自动增长”经济周期的机遇期,应该给过去几年承受巨大社会焦点话题压力的塑胶跑道行业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可以是以一年为计算单位的时间刻度,也可以是一次行业发展史上的“反转”事件的契机——以弥补历史上的“欠账”。

 

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利用这次机会和缓冲,尽快解决一些长期制约和掣肘塑胶跑道行业健康发展的外部因素,为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只有这样,方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休养生息”。

 

毕竟当下,我们望眼欲穿的“戈多”还没来——反正都已经等到2019年了,既来之则安之,我们何不以更大的耐心,继续等待“戈多”的出现?

 

塑胶跑道行业,与其说它是场馆设施行业的细分行业,不如说它也是构成一部部城市断代史的某个侧面的篇章或音符——它的存在,依附于大场馆设施营造业,在某种意义,能见证一座城市的建筑、城市化、工业化、技术创新等因素的渐变与迭代的过程。

 

而对任何一座城市未来的期望,都会使你憋足10年甚至一代人的耐心。

辉燕塑胶有限公司的ETPU颗粒经过加压加热预处理后,每颗TPU(是一种耐磨、耐撕裂的热塑弹性体材料)粒子能膨胀到原体积10倍;于是就形成内含微型密闭气泡的椭圆形非交联发泡颗粒ETPU。可用于跑道,慢跑道,地塑的铺设。

将EPTU用于跑道。地塑,慢跑道相比于老式材料:

1.安全环保,无害无味
2.平整度好,触感好
3.抗压强度高,不易变形
4.绝佳的缓冲和回弹性能,可调节弹力输出以适应不同要求。
5.物理性能长期稳定,耐磨,耐温变
ETPU独有的能量吸收和输送特性能有效保护关节避免运动伤害,让大众在运动中得到更好的体验。
 
塑胶跑道是祖国花朵活动的场所,是运动员驰骋的赛场,也是大众锻炼的场地,在健康面前无小事。我们既是生产者,也是使用者,更是消费者,作为塑胶跑道产业链上的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让行业更安全、更健康。



  • Responsibility changes the future,Innovation leads world
About
Company Profile Corporate culture
Products
ETPU R&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PU foam material
Application
Infant and child protection Furniture filling Car filling Sport Protection Shoe material Runway
Contact
Huiyan Polymers(China)Co.,Ltd.
Fax:+86-595-8516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