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BOOST,ETPU赶上一个好时代
adidas:过去的数年间 adidas 凭借着神奇的颗粒 Boost 而如获新生,除了扭转多年来被 Nike 压制的劣势之外,Boost 还成功地为 adidas 赢下了更多的市场空间,可谓是功勋卓著的关键科技。
“踩屎感”是 Boost 惊艳整个球鞋市场的关键词,这种来自德国著名化工公司巴斯夫的神奇颗粒,在初次登场之后就像在市场上投下一枚原子弹:由上千个 E-TPU 构成的“爆米花”式中底,不仅在外观方面有着十足的表现力,还在和传统 EVA 材质比拼中有着弹性更足、更轻质、缓冲更强以及更耐久的优点。
有趣的是,与 Nike 旗下的气垫科技相似,更多的 Boost 出现意味着更高的市场定位,全掌 Boost 这样的配置不管针对哪一款球鞋来说都是顶尖水准;而 Boost 科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系列产品盛衰的分水岭,比如自第九代起便被“剥夺”了 Boost 的罗斯签名战靴,这个原本是 adidas 旗下的门面系列至此由顶尖转入中端,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adidas D Lillard 2
利拉德2是 adidas 旗下的一个特殊的例子:作为一到四代均采用非 Boost 缓震(adiPrene+ 以及 Bounce)的中端实战系列,利拉德签名战靴素来是高性价比的代名词,然而有趣的是其第二代的诞生恰逢 Boost 这把火焰燃烧最旺之时,以及多伦多全明星赛开打——出于各种综合的市场目的,adidas 也让 D Lillard 2 体验了一次 Boost 的感觉。
并且更有意思的是,在当时的发售价方面 adidas 仅仅是象征性地提高了10美元,115美元的售价依旧处于中端的水准,却能够轻松换来升级版的利拉德签名战靴,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相当划算的。
adidas Dame Lillard 2
在全明星赛上的 Boost 初尝试之后,adidas 旋即在当年的季后赛开打之际,为利拉德奉上了同样搭载 Boost 科技的 D Lillard 2 新版本,而这一代的利拉德签名战靴也因为多次和 Boost 联手而有了更多的话题性。
adidas Dame Lillard 2
adidas Dame 4
虽然 Boost 能够给鞋款带来不俗的升级体验,然而利拉德签名战靴的声名鹊起,其关键还是因为 Bounce 这一中端缓震科技。Bounce 科技的优势在于启动速度快,反馈能力极强,适合轻巧敏捷的后卫型球员穿着,经过多次调校的 Bounce 甚至还有着优秀的缓震性能,同样是市场上的人气科技之一。
撇开认知上的误区和成见,决定一款球鞋命运的因素远不止缓震性能这么简单,利拉德签名战靴系列就是一个相当明显的例子,而它恰巧也充分地证明了自己,证明了以它为代表的一众非顶尖配置的鞋款,也能够拥有出众的实战性能,潮流造型,甚至被联名垂青的机会。
adidas Boost You Wear Boost
在 adidas Basketball 漫长的发展历程当中,由科比 · 布莱恩特代言的天足系列曾经拥有属于它的辉煌时期,在进入千禧年的第二个十年以后(尤其是在科比退役之后),人们对于天足的想念倍添几分。adidas 也随即响应了市场的意见,不仅天足的复刻陆续有来,而且还有了相当不一样的变化。
以“BYW”(Boost You Wear)为名的这款全新战靴首次亮相于科比 · 布莱恩特的球衣退役仪式上,无疑让其自身的情怀属性多了几分;复古的造型加上中底对于“天足”概念的再次运用,则是它区别于 adidas 当下其他任意球鞋的象征:BYW 是第一款也是当下唯一一款结合了“天足”概念和 Boost 科技的全新战靴。
Boost You Wear 的惊艳亮相,让我们看到了 adidas 所要传递给市场和消费群体的信息,即经典和创新科技可以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同时树立了一个相当新颖的创新思路,让这双备受关注的 adidas BYW 实现了从过去到未来的有机融合,成为桥梁式的存在。
从2008年的状元郎,到史上最年轻的 MVP,再到遭受伤病困扰进而急速凋零,德里克 · 罗斯的命运可谓是填满了悲剧的色彩:上帝给了罗斯超群的天赋,又在他踏上人生巅峰的时候无情地夺走,让人不胜感慨。
adidas D Rose 7
当罗斯首次以一位非公牛球员登上赛场时,伴随着他的就是这双 D Rose 7。虽然相较于巅峰有着不小的差距,可是罗斯依旧能够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每晚斩下可观的分数,而大苹果城也为 D Rose 7 提供了发挥了舞台,这双堪称是史上最强的罗斯战靴,成为了 D Rose 系列最后的辉煌。
坐拥 adidas 旗下最为顶尖的鞋面科技 Primeknit,两翼加入 PU 动态包裹系统,“Y”字型 Sprint Plate 抗扭装系统,一系列优秀的设计造就了 D Rose 7 的不凡表现——而最关键的,还在于它是史上首款搭载了全掌 Boost 缓震科技的罗斯战靴,出众的脚感让 D Rose 7 有了睥睨球鞋市场的底气,令人印象深刻。
诚然,配置的调整势必让新鞋款的价格显得更加亲民,从而进一步提升鞋款的性价比,但是这样的调整对于习惯了鲜花和掌声的罗斯以及球迷而言可就是难以接受的,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适应。
adidas Hraden Vol.1&2
相较于罗斯的晚景凄凉,连续两个赛季打出了 MVP 级别表现的詹姆斯 · 哈登可就是风头正劲的代表了。以“创异觉醒”为主题首发的 Harden Vol.1 不管是设计还是命名方面都颇有创意,自从发布以来就人气爆棚,性能表现极佳,精彩配色迭出,堪称是 adidas Basketball 旗下的明星宠儿。
全掌 Boost 大底的加持确立了 Harden 系列旗舰级的定位,由詹姆斯 · 哈登本人亲自参与设计的它带有浓郁的时尚气息,其价格也相当稳定,鲜有令人惊喜的好价出现,这也印证了 adidas Basketball 对旗下产品线的定位策略,即主打高端市场的中底科技仅有 Boost 这一项,此外均由 Bounce 等其他科技坐镇,分工明确。
adidas Harden Vol.1
“谍照都说丑,发售抢破头”是许多全新鞋款登场过程当中所必须经历的有趣现象,在现在看来纵然是潇洒不羁的詹姆斯 · 哈登也不能免俗:Harden Vol.2 于前不久正式登场,除了延续潮流前卫的设计理念之外,亦毫不意外地搭载了全掌 Boost 缓震科技,牢牢占据着 adidas Basketball 旗下“一哥”的位置。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Harden Vol.2 在中底 Boost 缓震科技的厚度上作了升级,在厚度上有所增加,目的为在提供贯穿整场的能量反馈的同时,也能提供无与伦比的舒适性。当然有的消费者可能会质疑以“踩屎感”为标签的 Boost 颗粒,如何能够兼顾能量反馈或者启动速率呢——尤其对于哈登这样风格独特的球员。
Boost 科技的进化就像詹姆斯 · 哈登在赛场上的表现一样,随着时光的淬炼而越显成熟稳健,更加稳定。
adidas Harden Vol.2
全掌 Boost 中底的加持让 Crazyexplosive Boost 2016 能够提供从脚趾到后跟几乎所有位置的缓冲性能,Boost 这样一种能够积蓄和释放冲击动能的高分子材料,提供了舒适的穿着体验和优秀回弹性能,让球鞋的性能迎来全新的进化。
adidas Crazy Explosive 2017
Boost 科技无疑是 adidas Basketball 旗下乃至篮球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哪怕它最初研发的方向并非这一领域,可它的确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光和热,主导了 adidas 近年来的复兴之路。
<img data-cke-saved-src="http://shihuo.hupucdn.com/ucditor/20180219/650x369_9647849591db78d2b66d59702ceca5a0.jpeg" src="http://shihuo.hupucdn.com/ucditor/20180219/650x369_9647849591db78d2b66d59702ceca5a0.jpeg" ?imageview2="" 2="" w="" 700="" interlace="" 1%7cimagemogr2="" format="" jpg"="" class="userImg" ?=""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 0px none; max-width: 600px; margin: 10px auto; display: block; height: auto;">
除了 Boost 之外,adidas 旗下以 Bounce 为代表的其他中底科技也各有千秋,彼此之间互为表里并且实现互相的补充,让设计师和球鞋市场拥有了更加丰富的选项。当然了,能够见证各类科技的百花盛放,则是我们作为消费者所有幸并且乐意看到的,正如那句脍炙人口的电影台词所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虎扑